深圳国旅旅行社
首页 > 国内游 > 山西内蒙

山西博物馆

发布:2014-07-18 浏览量:2206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秀美的汾河西畔,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是目前中国内地屈指可数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为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山西省建国以来投资规模醉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8月10日奠基开工,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 作为山西省醉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贵藏品约20万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具特色。此外,我院的图书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基础设备、设施完备,管理制度完善,院藏图书计16万余册,古籍11万余册,其中善本888函、5043册。最近还被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图书馆处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山西博物馆

  作为三晋文化的传承者、垦拓者、引导者,山西博物院本着“三贴近”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着力打造成真正的“艺术展示的殿堂,学生学习的课堂,民众休闲的乐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山西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现存不可移动文物3.5万余处,全省馆藏文物100余万件。然而几十年来,与山西极为厚重的文化积淀不相符的是:原有的山西博物馆资金短缺、展厅面积狭小、设备陈旧落后,大批珍贵文物沉睡在仓库里,寻常百姓无缘识荆。 

山西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初,山西省开始筹建博物馆新址,经过漫长的准备过程,2001年8月正式

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3.16亿元。新址于日前竣工,并基本完成布展,被命名为“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它紧紧抓住山西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亮点”重点展示,并打破传统陈列模式,以物代史,史物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广受赞誉的陈列风格。 

山西博物馆

收藏

北方青铜文化:北方民族青铜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它覆盖地域辽阔,文化内涵丰富,纹饰造型独特,是闪烁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北方民族青铜文化大约发展于商代至汉代时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原及欧亚地区的优秀文化。北方民族青铜器可分为兵器、生产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礼器、车马器等。 

三晋铸币:在侯马晋国铸铜遗址中发现了铸造货币的大型作坊,出土了十余万枚耸肩尖足空首布范芯,以及外范和空首布实物。战国时,韩、赵、魏分别铸行了布币、刀币、圜钱,通行于三晋的广大地区,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三晋货币体系。三晋货币铸行区域的广大,不仅反映了三晋商品经济的发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为先秦货币走向统一铺平了道路。

佛教造像:佛教造像碑艺术是佛教单体石造像的一种,它将印度原有的佛教造像题材和雕刻技艺,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石刻艺术完美结合。 

  山西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自然环境,成就了高超的石刻艺术。在佛教造像方面,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已享誉中外,而更多各种造像隐于乡间古刹。太原华塔和沁县南涅水,以及各地出土与征集的历代石刻与造像,还原了云冈以来佛教民族化,进而到宋元世俗化的过程。特别是唐代造像,造型优雅,丰满健美,仪态万方,令人心驰神往

山西博物馆

南涅水造像:1957年秋,出土于沁县城北25公里处的南涅水村古寺院遗址中,这批佛教题材的窖藏石刻共有800余件。据石刻中的铭记,最早年号始自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最晚终至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延续500余年。石刻大多为锥形四面体。每块石刻四周雕有佛龛、佛像、佛传故事和各种花卉图案。每组1、3、5 块不等,分组可迭置成塔形,十分壮观。此外,还有个体造像,大的3米余,小的仅有30厘米,是研究北魏至唐宋时期佛教传播、断代和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山西博物院所藏其中部分石刻作品造像精美,雕刻技艺纯熟,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青铜:山西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时代序列完整,分布遍及全省。商代青铜器在南部的垣曲、平陆;中部的忻州、介休、灵石;西部吕梁山——黄河一线的石楼、保德等地多有发现。既有典型的中原风格,更有浓郁的“方国”特色。西周青铜器目前仅见于晋南,早年在闻喜和洪洞等地曾有发现。晚近的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发掘,西周晋国铜器群惊世而出,精美华丽且极具学术价值。东周晋国铜器独具风采,太原、浑源、新绛及长治等地所出,精品众多。更有侯马晋国铸铜陶范,艺术、科技价值无与伦比。汉代山西的铜器以太原和雁北所出居多。右玉胡赙温酒樽、酒樽和朔州俳优俑镇等,汉风之余,散发着浓厚的草原文化气息

山西博物馆

陶瓷: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发明了陶器。仰韶时代的山西彩陶以花卉图案最具特色。除日用陶器外,各地不断出土历代陶艺作品。北朝胡人武俑豪放豁达,陶牛雄健威猛,散发出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山西是琉璃的故乡,千百年来,相承不衰,代有佳作。除装饰于富丽堂皇的建筑外,也有色彩斑斓的香炉供器之类琉璃艺术品。瓷器是土与火的结晶,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本院收藏中,以北方瓷器最具特色。北朝、隋唐青瓷和白瓷,各显风采。宋元是山西瓷业的黄金时期,窑口遍地,工艺精湛,品种丰富。既有雅致细腻的佳作,更多质朴野趣的精品。装饰手法或剔或刻,或写或画,自然朴实,生动活泼。元代以来,各地窑口衰落,景德镇渐成全国瓷业中心。五彩斑斓的彩瓷作品,将中国陶瓷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石雕:山西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自然环境,成就了高超的石刻艺术。从西汉起2000年来,各类石刻作品精彩纷呈。运程征集的汉代圆雕蹲虎,简练拙朴。大同出土的宋绍祖墓仿木构建筑石椁,由百余件雕凿精细的构件拼装组合而成,是研究北魏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太原隋虞弘墓石椁,以其精美的浮雕艺术和浓郁的异域风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佛教造像方面,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早已享誉中外,而更多各种造像隐于乡间古刹。太原华塔和沁县南涅水,以及各地出土与征集的历代石刻与造像,还原了云冈以来佛教艺术民族化,进而到宋元世俗化的过程。特别是唐代石雕造像,造型优雅,丰满健美,仪态万方,“万物皆备于我”的气度风范,令人心驰神往。宗教本虚幻,艺术却真实。千年的风霜,难以剥泐空灵的笑容;世道的变迁,岂能磨灭悲悯的情怀?——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山西博物馆

  旧石器时代的打制工具,看似粗拙,实为当时先进工具,为古代人类生存繁衍做出巨大贡献。宋代是雕版印刷的兴盛时期,大规模的刻书,有开宝四年政府派人在四川成都雕刻的《开宝大藏经》 ,北宋元丰三年至政和二年福州东禅等觉院雕印的《崇宁万寿大藏经》又称“鼓山大藏”,两部大藏经,一为官刻,一为私刻,由于历年战乱,大多亡佚,只有少数流传至今,我院亦有收藏。侯马盟书是春秋战国之交的晋国政治斗争重要物证,学术意义非凡。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反映南北朝之间文化的相互影响。北齐徐显秀墓所出镶嵌人物宝石金戒指,更是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温馨提示
以上图文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您出行的依据!酒店、景点、门票价格等实际情况可能已有所变更!
推荐景点
相关线路

免费通话 免费咨询 旅游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