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虎亭汉墓景区
打虎亭汉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市西南6公里的新密市,是全国醉大的汉墓之一,东西两墓并列,距今已有1800多年。这是两座东西并列的大型东汉墓。西为画像石墓,东为壁画墓。两座墓都有长而宽的斜墓道。两墓相距约30米,墓室建筑形式和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用巨大的石块和大青砖砌券而成,规模宏伟。墓壁保存有内容丰富、色彩绚丽的石刻画像和壁画。 打虎亭汉墓墓东为画像石墓,墓主人是汉弘农郡太守张德,字伯雅,河南密县人。墓西为壁画墓,墓主可能是和张伯雅有亲属关系的人。这两座汉墓的内部建筑形式和结构基本相同,墓壁均绘有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石刻画像和壁画,它们给研究东汉时期中原地区民生风俗的专家们留下了重要的线索。
景区分布
西墓庞大,用砖石筑成,分七室,总长25.16米,宽17.8米,中室高4.88米。墓底铺煤,厚0.5米。墓内画像、石刻丰富,雕刻风格独特。画像石墓长近27米,宽近21米。中室顶高6米多,墓壁雕刻画像近200平方米;分六室,由前室、中室、后室及东、南、北三个耳室组成。后室是放置主人棺椁的地方,中室西部为祭台,放置着石几、石案。其余各室内壁与甬道、石门,都有丰富瑰丽的画像石刻。甬道及前室刻有《迎宾图》,南耳室、甬道两壁刻有《车马图》,南壁刻有《收租图》,在耳室刻有《庖厨图》。画面构图精细,布局合理,富于层次,整个石门显得壮重美观。东耳室刻《庖厨图》,其中有杀鸡宰鸭,杀牛宰猪,负薪烧火,汲水酿酒,煮肉烹鱼等画像。
宴饮百戏图
《宴饮百戏图》这是一幅长7.3米,高0.7米的巨幅壁画。画面的上边绘彩色帐幔,其下绘百戏图。画的西部绘红地黑色幄幕,其前绘有大案,案面绘朱色杯盘。案帝国坐二人,身着长衣,似为墓主人宴饮图像。 《宴饮百戏图》,画面宽广,构图严谨,线条苍劲有力,色彩富丽,人物众多,并熟练地运用了平涂着色的技法,这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不多见的。从画面上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审美趣味以及匠人们的高超技艺。
墓画设计
汉代是一个讲究厚葬的年代,所以在郑州范围内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汉朝墓葬,但从规模和豪华程度上,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打虎亭汉墓的。在已经发掘的两个墓葬中,墓内分别雕有300多平方米的石刻图像和绘制有200多平方米的彩色壁画,墓室的室内面积也都超过了100平方米,墓室的 画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也发现了许多汉代的壁画墓,但能像打虎亭一样如此完整地反映当时生活的墓葬还不多见。墓顶土堆高达10米在郑州通向登封的公路上,过新密市区不远,就可看到路南有一高达10米的大土堆,这就是打虎亭汉墓的位置。
壁画墓
打虎亭汉墓其实是两座东西并列的大墓,是1959年发掘出来的,年代是距今1800多年的东汉时期。西边的墓内因为有大量的石刻画像,所以又被称为画像石墓;东边的墓内因为有丰富的彩、墨色壁画,所以又被称为壁画墓。
墓室结构
两座汉墓的墓室都是根据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居住条件建造的,有卧室、庭院、厨房、餐厅和马厩,整个墓室深入地下六七米左右。从大土堆南侧顺台阶而下,还没到墓室,迎面就有一股寒气直扑而来,在墓室内呼出一口气,面前就会出现一股白雾。墓室里冬天和夏天的温度差别不大,至多两三摄氏度。走过墓门,是一条5米多长的通道,通道的尽头是两扇大石门,表面打磨得相当平整光滑,并雕刻有精美的石刻画像和图案花纹。石门看上去非常厚重,高约2米,宽有1米多,厚度大概在15厘米。虽然过了这么长时间,石门至今还能开关自如。
穿过石门之后,很快就进入到象征主人迎接男宾客的前室,穿过前室继续向北走,又出现一道石门,这道石门的门扇略小于第yi道石门,目前也能开关自如。
过了这道石门,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高大宽敞的大厅,这就是中室,也被称为“中庭”或“堂”。在这个大厅的西端较宽处的地面上,还砌筑有一个高出地面接近方形的台子,台子上放着一些祭祀的器具,这里就是祭台。
名称来源
这两座汉墓为什么被称为打虎亭汉墓?后来得知在这两座汉墓附近有一个打虎亭村,所以就有了打虎亭汉墓这个名字。那么打虎亭村这个名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打虎亭村和打虎亭汉墓哪一个的年代更久远一些呢?请教了一些专家和当地居民,直到现在仍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关于打虎亭村名字的来历,在当地群众中最流行的说法是,原来在村子西面有一个石亭子建筑,过去曾有人在石亭子处打过虎,所以这个亭子就被命名为“打虎亭”,之后村子的名字也改成了打虎亭村。 但这一说法没有得到研究打虎亭汉墓专家的认可。主持发掘打虎亭汉墓的安金槐先生认为,打虎亭这个名字应和《水经注》中记载的打虎亭汉墓前原有的石阕有关。
百戏
眼花缭乱,让人惊叹的杂技想必大家都看过。但杂技在中国什么时候出现的,却没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关于杂技的起源年代也有多种说法,但在汉代有了杂技却是不争的事实,且已十分流行。
但在东汉时,杂技被人称为百戏,百戏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点类似竞技、杂耍、幻术及乐舞和动物戏等。当时的演出规模也是看场地的条件来决定的,可大可小,所演的节目也不固定,形式多样,有很大的随意性。演中还很普遍,如在转碟的同时,还耍弄许多刀剑、火炬、小球、碗盏等。
百戏图
宴请宾客时,请一批艺人来表演百戏,是东汉时期上层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所以在许多汉墓中,都发现有《宴饮百戏图》,打虎亭作为一个大型汉墓,也不例外。打虎亭汉墓中的《宴饮百戏图》,刻在东墓中室东段北壁上部。 这幅长7.3米、高0.7米的大型彩色壁画西部中间绘制有一个长方形棚状帏帐,帏帐后面竖有一排数根高大的旗杆,每根旗杆的顶部,分别绘有蓝、绿、红等不同颜色的彩旗,在空中随风飘扬。
无轮之车
在打虎亭汉墓的东墓和西墓中,都有一些车马图,但两墓中的车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东墓彩色或墨色壁画中的车都是完整的,而西墓石刻画中的车都没有轮子。
在汉代,车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也有了明确的分工,有专门运送物资和传递邮件的轺车,还有专门供妇女乘坐的辎车,当时的车上大部分还都安装有车棚,但有的封得较为严实,有的只在车顶上设一华盖。
2、女士应带上遮阳伞,防晒霜,润肤露,晕车的客人建议带上晕车药,胃病、高血压等常发病的客人带齐常服用的药品。全程不含餐,建议可带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吃的零食。
3、女士不要穿高跟鞋,穿宽松便捷的衣裤,带上防晒霜,遮阳伞。
4、河南是历史文化名城,要多听导游讲解,才能对有更多的了解。
5、注意保管好自己钱物,防止丢失及被窃,尤其是照相机等常用之物更要注意别丢落。
6、要注意交通安全;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手工艺品种类繁多,但是在旅游景点购买时还请仔细辩别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