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岳庙
中岳庙即指嵩山中岳庙,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东4千米。它背倚黄盖峰,北依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总面积11万平方米,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醉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中轴线
中岳庙的中轴线是一条由青石板铺成的大甭道,共十一进,全长1.3华里。沿中轴线从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祟圣门、化三门、峻极门、高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庙的东路和西路,还分别建有太尉官、火神宫、祖师宫、小楼宫、神州官和龙王殿等单独的小院落,现存明清建筑近四百间,金石铸器二百余件,汉到清的古柏三百余株。正是这些亭门宫殿,构成了中岳庙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中华门
中岳庙的前门,原名“名山第yi坊”,为木建牌楼,1942年改建为砖瓦结构的原庑殿式牌坊,更名为“中华门”。门额内外分别写有“依嵩”、“带颍”、“嵩峻”、“天中”八字,简要地说明了中岳庙所处的地理位置。天中阁在明清之际是中岳庙的正门,原名黄中楼,明嘉靖年间改为今名,面阔五间,重檐绿瓦,雕梁画柱,飞檐凌空,风格独秀。
配天作镇坊
出天中阁沿甬道拾级而上,其后便是木结构配天作镇枋。它原名叫“宇庙坊”,古时称中岳为土神,意思是以地配天。枋起三架,庑殿式屋顶,斗拱雀替,雕琢华丽。正楼额书“配天作镇”,左右配楼分别书“宇庙”、“俱瞻”。配天作镇枋后为松柏掩映的崇圣门。此门为过往门庭,因中岳神曾被封为“中岳天中崇圣大布”而得名。
崇圣门
东有古神库,创建于北宋。崇圣门前甬道东西两侧,有宋代石碑三通、金代石碑一通,因为四通碑的撰文者都是当时状元,故称“四状元碑”。碑的内容都是叙述中岳庙的历史沿革及修建情况。其碑制宏大,书法遒雅,苍劲有力。
化三门
化三门取名于道教的“一气化三清”,是中岳庙的过往门庭。化三门后西侧,有无字碑亭。亭内立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只有线刻花边,没有文字,故称"无字碑"。立此碑的意思是说岳神之德,大得难以用文字形容,故立空石,以示纪念。 化三门之北是峻极门,因中门两侧塑有一丈四尺高的两尊将军橡,故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大殿中心院的山门。此门创建于金世宗大定年间门内两侧塑有两武士泥像,高达4.5米,执斧秉钺,气势威武。
竣极门
附近有许多珍贵文物,还有魏碑、唐褐、宋幢、金狮、庙固等。峻极门前东侧四角亭内有《中岳嵩高灵庙碑》,刻于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公元456年),是嵩山地区最古老的一通石碑,碑高为2.82米,由整石雕成。碑文传为嵩著名道士寇谦之所书。字体结构严整,笔调朴实健捷,仿似汉碑古制,是研究魏书书法和中岳庙宗教历史的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康有为把它列为北碑十家之首,称其“沉异奇古”。现在字迹已大部剥落,仅存首尾数百字。
嵩高峻极坊
嵩高峻极坊屹立于峻极门内,又名“迎神门”,坊起三架,上下两层,额书“嵩高峻极”。正楼和次楼分别施九彩和七彩斗拱,黄瓦盖顶,雕梁画栋,剔透玲珑,式度秀丽,是清代木结构建筑的精品。
中岳大殿
跨过嵩高峻极坊,在高大的石栏月台上,坐落着中岳庙的正殿一峻极殿,或称“中岳大殿”,是高山规模醉大的建筑。此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庆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椽飞斗拱,梁枋天花,皆用清代最尊贵的和空彩画。传说中岳庙后的黄盖峰西有座火焰山,坎属八卦中的水象,树立此碑,是以水灭火的意思。
岳寝殿
峻极殿的后面,是一座单独的院落,主要建筑为岳寝殿。它是一座歇山式建筑,黄瓦覆顶,斗拱飞翘,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传说为中岳大帝与帝后起居之所。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重建,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重修。殿内神龛里,有“天中王”和“天灵妃”的塑像,两端有两个大型紫檀木透花雕刻的“龙榻”,榻上有天中王睡像,东榻上睡像为檀木雕刻,西榻上睡像为彩色泥塑。
御书楼
出寝殿拾级而上便到御书楼。中岳庙最后一座殿宇,原名“黄箓殿”,是储存道经之地,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清代乾隆皇帝游中岳时,曾在此殿题碑书铭,故又称“御书楼”。现为硬山庑殿式黄色琉璃瓦楼房,为民国所建,两侧顺山房是储存祭器的地方。
黄盖峰
出中岳庙后门,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小道,便可到达黄汉元封元年武帝刘彻游嵩山时,见黄云盖其顶,预示吉祥之意,故名“黄盖峰”。现有清式八角重檐黄瓦琉璃亭,石栏三重,古雅别致,在亭上可俯瞰中岳庙全景。
2、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3、忌谈吐不当。与僧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4、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5、游客在进入佛殿前,最好脱帽进入。在佛殿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乱扔垃圾,在没被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在佛殿内进行录像、照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