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民俗博物馆
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一座以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是在古建筑群潞泽会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的。潞泽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系山西潞安府(今长治)、泽州府(今晋城)两地商人集资所建,主要用于同乡商人传递信息和物资集散,是晋商文化的产物。
整个古代建筑群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占地面积15750平方米,是中原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之一,在建筑设计和营造法式上集清代河南地方建筑技术之大成,是中原地区清代地方古代建筑杰出的典范,其建筑装饰艺术十分考究,木雕和石雕作品非常精美,堪称中原地区雕刻艺术宝库中一束光彩夺目的奇葩。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古建筑作为重点项目正在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河洛民俗文化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主要的旅游资源,洛阳民俗博物馆正是展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除有刺绣厅、婚俗厅、寿俗厅、民间工艺厅、匾额厅等基本陈列外,还有皮影表演、婚俗表演、民俗服饰表演等演示活动,这些陈列和活动,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还处处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特别是一年一度在这里成功举办的洛阳民俗文化庙会,为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中外游客青睐。近年来,随着民俗风情游在中国内地外旅游市场日益火爆和洛阳市旅游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外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景点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目前,洛阳民俗博物馆已成为古都洛阳一个新的旅游亮点,希望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展厅介绍
洛阳民俗博物馆分为四个展厅,它们分别是民间工艺厅、婚俗厅、寿俗厅。民间工艺厅内, 不同形状、不同花色的云肩、霞帔、荷包、扇袋、绣衣、年画、剪纸、皮影、社火、唐三 彩、面塑、木雕等艺术品种繁多,工艺精巧。服饰从银光闪闪的凤冠、造型别致的狗头帽,到绣工讲究的三寸绣鞋、虎视眈眈的虎头鞋,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主衣到配饰,从雍荣 华贵的宫廷用品到民间村姑渔翁遮风避体的土布衣,无所不有,令人眼界大开。这些绣品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像常见的石榴多子多福、鱼戏莲喻连年有余等借物寓意的图案,在这些艺术品中比比皆是。另外,人们把翩翩起舞的蝙蝠绣在衣服上,寄托福多天降的心愿;把形象高大魁梧的大象和花瓶绣在一起,反映春和景明、安定祥和的太平景象。
豫西的剪纸风俗非常盛行,洛阳民俗博物馆内汇集了众多巧手的得意之作。其中有人物, 有动物,有植物,有花卉。有的结构简单,有的复杂多变,有的精巧细腻,有的粗犷豪放。 黑色、黄色、白色、红色的剪纸作品,把展厅的一角装饰得美丽大方。
灵宝是豫西有名的皮影之乡,当地人爱演皮影,爱看皮影,成为民间节目中一种固定的娱乐活动。洛阳民俗博物馆将这一艺术形式移进馆内,不仅在玻璃柜内展出了大量用驴皮、羊皮制作的皮影道具,还在民间工艺厅的一角搭起一个豪华的亮窗。游客们在此观赏皮影作品的同时,还可以看到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实地皮影表演。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自已亲手拿起道具,在亮窗上演出自己的节目。这些有声有形有动感的活剧,给游客增加了无穷的乐趣。
婚俗厅陈列的是清代人结婚的场面和洞房陈设。含羞的新娘、憨厚的新郎和笑容满面的傧相、顽童,重现了一个庞大隆重的拜堂场面。洞房内古色古香,鸳鸯缎被、刺绣香枕光彩夺目,加上一侧手执各种乐器的民间乐师,那种欢天喜地的娶亲场景又重现在游客的前面。
寿俗厅是一个复原后的寿堂。寿帐、寿屏、寿星、寿桃,装饰古朴,庄严肃穆。老寿星寿眉高扬,笑口常开。贺礼者彬彬有礼,叩头祝福。众亲友欢聚一团,愿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的气氛溢满寿堂。
信俗厅陈列了民间信仰中的60位大神,以卷轴的形式向游客介绍了诸神的相貌和作用。一 尊高10米、三层八面的“金丝楠木佛塔”上,304个佛龛,供奉了304尊佛像。佛教道教的各大神仙在厅堂内都有自己的位置,使人们对中原民间信仰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洛阳民俗博物馆不仅用实物再现了豫西的风俗,而且还举办多种民俗活动,以此来丰富博物馆的内容,吸引四方来客。
该馆藏品共1897件。一级品4件,其中明代三世佛,夹纻贴金工艺,高3. 舞楼正面次间东四层透雕雀替5米,造型优美,工艺考究;清代木塔,金丝楠木,高6米,八面三级重檐。造像 304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刺绣厅主要陈列清末民初的云肩、霞披、罗裙、香袋、腰包、服饰、礼品等各类刺绣品;民间艺术厅陈列有木雕、竹雕、羽毛、镶嵌、皮影、面塑、剪纸、年画等,其中传统戏剧故事木雕数量达120件,皮影数量达213件;信俗厅为复原型陈列,展室中央的大型佛龛内,为三世佛珍品,前侧为金丝楠木塔,另有清代的供器等;婚俗厅为清末洛阳中等家庭婚俗场面复原陈列,分唢呐乐队、拜堂、洞房三部分,彩塑人物23个;寿俗厅有寿屏、贺帐、寿礼、寿俗家具等,其中寿屏为乾隆年间制作,高3.34米,宽7米。
馆藏碑帖展览展品 200余件,有汉《甘陵相尚府君碑》、汉《石券碑》、西晋《荀岳墓志》、西晋《辟雍碑》、北齐《造像碑》、《周公祠碑》、《徐浩碑》、徐浩书《张廷珪墓志》、《升仙太子碑》、《招提寺圣教序碑》、《会圣宫碑》、苏辙书《王拱辰墓志》、赵孟頫书《伊川书院碑》以及《汝帖》、《琅华馆帖》等。其中《会圣宫碑》高9.2米,宽2.19米。
到博物馆参观前,应做好着装的准备。应该选择相对正式的服装,最好是着西装、打领带、穿皮鞋。
2、博物馆里不要大声喧哗
博物馆同图书馆一样,是一个讲究安静的场所,参观者在馆内应该始终保持安静,尽量不高谈阔论, 更不能大声喧哗。有些人在参观时看到一些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常常会兴奋地招呼同伴来看,高声叫喊同伴的名字;有的旅游团在馆内集合时,导游也会大声寻 找团员,这些做法都会导致馆内秩序混乱,影响了他人参观的情绪,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
3、展品不能乱摸
博物馆里展出 的艺术品都是十分珍贵的,有的展品甚至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价值。很多博物馆都有“不要触摸展品”的规定,对于那些价值极高的文物,博物馆也采取了设玻璃罩、隔 离线等的保护措施。但不是每一件展品都有防护措施,如果参观者不遵守基本的规定,博物馆“防不胜防”。
在参观时,观众应注意查看展品旁的说明,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展品的基本情况,也会对其价值作出判断。有些展品的说明文字中会有明显的“禁止触摸”的标志,参观者应留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