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山陕甘会馆景区
甘会馆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内徐府街,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的富商巨贾在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府的遗址上聚资修建,成为旅汴同乡聚会的场所。现存建筑为会馆关帝庙部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甘会馆由照壁、戏楼、钟鼓楼、牌坊、正殿和东西配殿等组成。整个建筑布满了砖雕、石雕、木雕,堪称会馆三绝。将佛教故事、传奇人物雕制得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001年06月25日,山陕甘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会馆大门
照壁,又称树屏、照墙、影墙,俗称“影壁墙”。照壁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有的照放在大门之内,也有的放在院落门前,其功能是建筑物前的屏障,挡住外人的视线,使之不能对院内一览无余,又成为人们进入院落前停歇和整理衣冠的地方。照壁的历史由来已久。在陕西扶风、歧山两县交界处发掘的西周遗址中,发现院落门前已有板筑照壁的残迹。照壁从造型上可以分为一字形、八字形和依墙式等,从用材上看又可分为琉璃制、木制、石雕、砖砌等。砖饰以上为庑殿顶,覆以绿色琉璃瓦。 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形式。 照壁的背后是他书写的“忠、义、仁、勇”四个大字,成为会馆一景,不少游人在此驻足留影纪念。
照壁
照壁两面都有砖雕牡丹和回字纹花框,框内四角有四块夔龙石雕,中心是石雕二龙戏珠,刀法娴熟,堪称清代佳作。照壁上部为庑殿顶,檐下全部以砖雕装饰,雕刻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各种造型的花瓶、插花、嚣炉、书函、画卷、乐器等。清代匠师们以细腻的雕刻手法,表达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大家请看照壁中间这块五尺见方的“二龙戏珠”石雕。这幅图案不仅雕刻精美,而且还别有新意。两条龙被雕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戏楼
穿过甬道回首南望,是一座豪华的戏楼。戏楼又名歌楼,为旧时节日、祭祀、还愿、祝寿所用。戏楼面阔三间,分前后两部分。前台为“乐床”用作正式演出,后台为“戏房”,专供演员化妆。清代时,每年的正月十三、五月十三、九月十三专门为祭祀关圣大帝演戏用。楹联写道:“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不差。
钟鼓楼
戏楼两边是东西对峙的钟鼓楼。钟鼓楼建于清道光十八年,高12.-14米,小巧玲珑,秀丽异常。其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式,上覆绿色琉璃瓦,正脊为行龙花雕,脊上置一像驮宝葫芦,两侧为鬼判系链。檐部额枋是一幅《关公斩蔡阳》木雕画,图中关羽脱离曹营,风尘仆仆来到古城下,要见结拜兄弟张飞时,张飞稳坐城楼,闭门不开。忽闻背后杀声震天,蔡阳领人马赶来,情况危急,关羽挥刀斩了蔡阳,张飞释疑,迎关羽入城,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张飞粗中有细的性格。
东西配殿
东西配殿也叫“庑”,每侧各有房屋八间,分南北两部分,均为硬山式建筑。东西配殿屋檐下边额枋、斗拱、雀替、挡板、垂柱等,几乎遍布木雕装饰。木雕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山川树木、花鸟虫鱼、亭殿楼阁、民间故事、人物传说无不入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西厢房檐下的木雕。现在看到的这组图叫“九狮戏绳”。画面刻了九只活泼可爱的狮子正在舞绳,狮舞绳飞上下盘旋,绳索自然流畅,狮子逗人喜爱。“九狮”与“九世”谐音,故此图寓意九世同堂。东厢房檐下各间的额枋上分别装饰着武士征战、八仙庆寿、佛门进香、八骏放牧等。封建社会二十四孝子之一的《孟宗哭竹》被巧妙地安排在一个雀替与支墩之中,几株稀疏萧瑟的竹子下边跪着一个人,一手扶竹,一手掩面哭泣,身前长出两棵新笋,构图精练,主题鲜明。
牌楼
下面再来看会馆中部的牌楼。牌楼又叫牌坊,是一种纪念性建筑物。会馆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情操和品德而建的。所以有些木雕彩画的主题多以关羽为主。会馆的牌楼其平面布局为三柱一组,三角鼎立,为六柱五楼三牌坊,呈鸡爪形,因而俗称“鸡爪牌坊”。这种特殊的平面柱网结构,增强了稳固性。清代的匠师们为更好地利用其空间,在上面雕有许多图案,有《刘知远白兔记》、《狄仁杰登山望母》,还有吉祥图案《丹风朝阳》、《辈辈封侯》等。
大殿
最后,来看大殿,大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也是林雕装饰最集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地方。大殿分三部分组成,拜殿挑檐桁以至额枋宽1.7米,全部木雕装饰,共分7层,第yi层小蝙蝠,俗话说:“蝙蝠,蝙蝠地是福。”第二层为云形透雕花纹,第三层为二龙戏珠。第四层是祥禽瑞兽,如鹿、马、猴、羊、麒麟、大象、三羊开泰。第五层是花草组成的图案,如荔枝、柑桔、仙桃、松竹、梅、兰等。第六层更令人眼花缭乱,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青蛙卧莲,还有蓉花、葵花、菊花、仙鹤等。第七层在宽约一尺的画面上刻着醒目的二龙戏珠、凤凰牡丹。
砖雕
中国建筑砖雕是模仿石雕而出现的一种雕刻类别,由于它比石雕省工经济,既具有石雕的耐久延年性,又能像木雕一样的精雕细刻,所以广为流传。古文献中曾有“文砖”的记载,这是指一种模制的花纹和画像砖,这种砖由于制作工艺复杂,逐渐被砖雕所替代。汉代开始出现先制砖坯再雕刻的工艺,先堆塑或翻模成型,烧制成后再进一步精雕细琢。制作既精,题材亦广,虽经匠斧,巧夺天工。南方以苏州、徽州等地区的砖雕影响醉大,风格空透灵巧。北方砖雕源于山西,风格以“大枝大叶”为主,浑厚朴实,对开封砖雕的形成和发展影响颇深。
砖雕,一般是指在烧制成的砖块上,雕刻出图案纹样或生活形象的艺术。砖雕制品俗称“花活”。但砖雕只是“花活”中的“硬活”,如果用灰堆抹成花饰,则为“软活”。砖雕的选材要求极严,现在的青砖雕不出精美的图案,要用澄浆砖、停泥砖。这些经过技术处理的砖,材质细致,硬度较高,色泽一致,砂眼少,敲击没有劈裂之声,才能承担雕凿高难度的作品。会馆的砖雕之所以精美,是经过多次精选的,是匠工辛勤劳动的体现。
木雕
木雕,是我国五大雕塑传统(陶、木、石、铜、泥)的组成部分,是按材料分类的雕塑品类。会馆的建筑装饰常用的材料有椴木、杨木、梨木等。一般构图都以圆木周边宽度为限,大多木雕以人物、花卉、山水、楼台、亭阁、水禽、瑞兽等为题材的作品。会馆的木雕十分讲究刀法和风格,以及利用材料本身自然的特点去寻找材料内在的表现力,在表面的色泽、纹理、结构等微妙变化中相形度势、因材施艺、量形取材,加以斧凿,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韵味。中国有长期的木雕传统,发展到清代和古建筑一样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而,会馆的木雕艺术成就最高、规模醉大、数量最多、题材最丰。在中原地区首屈一指。 卷棚前后檐60个拱眼板,每板两面雕刻,计有120幅画面,内容多为神话、戏曲、民间故事等。每一间的上方横梁上都有精美的匾托,说明当年的巨匾不少。内檐额枋上雕刻的“二龙捧寿”、“蝙蝠扑云”,其技法之高超不亚于外檐。
2、女士应带上遮阳伞,防晒霜,润肤露,晕车的客人建议带上晕车药,胃病、高血压等常发病的客人带齐常服用的药品。建议可带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吃的零食。
3、女士不要穿高跟鞋,穿宽松便捷的衣裤,带上防晒霜,遮阳伞。
4、河南是历史文化名城,要多听导游讲解,才能对有更多的了解。
5、注意保管好自己钱物,防止丢失及被窃,尤其是照相机等常用之物更要注意别丢落。
6、要注意交通安全;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手工艺品种类繁多,但是在旅游景点购买时还请仔细辩别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