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翰园碑林景区
中国翰园碑林是一座融山水艺术景观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集古今中外诗词、书画、碑刻艺术之大成的文化园林。
景色
园内山水奇峰竟秀,景色迷人,瀑布跌宕,喷泉丛生,宛如人间仙中国翰园碑林境。中国翰园碑林的碑刻以书法艺术为主,集诗、书、画、印之大成,是一座融碑刻艺术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宝库。汇集历代书法名碑名帖、广纳当代书画巨匠名篇大作的3500块碑刻,枯润险奇,异采纷呈,分类镶嵌于古典迷宫式碑廊之中,展线长达6华里,与西安、曲阜碑林并驾齐驱。综艺舞台每日两场的精彩演出让你体会雅俗共赏的游园乐趣。每年一届的春季花鸟鱼虫博览会、翰园金秋文化旅游艺术节以及独具特色的春节庙会等,更让您深刻领略文化旅游的超前理念,全新感受过节度假的时尚之选。
创建历史
中国翰园碑林是由开封市退休干部、年愈花甲的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节衣缩食,于1985年以只许投入,不许索取,迎难而上,奋斗不息的愚公移山精神发起创建的。他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海内外无数炎黄子孙。中国翰园碑林被河南省教委以及20余家大、中、小学校定为德育教育基地。李公涛先生被誉为“当代文化愚公”。党和GJLDR胡锦涛视察中国翰园碑林时称赞李公涛先生:“为弘扬民族文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韩国前总统金泳三阁下专程造访李公涛先生,并挥毫题词:“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创建人
李公涛中国翰园碑林创建人,当代文化愚公。河南巩义人。1951年参加工作,1953年参加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57年被错划右派,打回巩义老家21年。1979年恢复公职,任开封市供销社农村饮食服务公司负责人。1984年因病退休。1985年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创建中国翰园碑林,并立下家训“只需投入,不许索取,直至碑林建成无偿交给国家。李家子子孙孙不能从中牟取一分钱利益”。他这种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支持,历经21年的建设,建成了占地120亩,刻碑3700余块,融碑刻艺术与古典园林建筑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主题园林,中国内地外3000多家新闻单位连续报道8000多次,被誉为“中国醉大碑林”“世界之最”,影响波及海内外。党和GJLDR胡锦涛、JZM、曾庆红、李长春、李铁映、吴仪等先后到中国翰园碑林视察,胡锦涛总书记赞扬他:“您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JZM主席称赞他“从内心深处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功德无量”。韩国前总统金泳三专程到翰园碑林参观访问并亲笔题词:东方文化艺术宝库。李公涛先生弘扬民族文化的壮举备受世人称颂和赞誉: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等,2005年开封市人大授予他“当代文化愚公”荣誉称号,2006年,韩国碑林园为李公涛先生竖立铜像,以纪念他对中韩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发展远景
中国翰园碑林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决心建成一座闻名世界的文化高品位、园林高层次、中国碑林第yi流的大型文化旅游胜地。按照规划,抓好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建造成碑刻景观、雕塑景观和人造山水三大景观,并且要把碑林建成中国内地外有影响的书画活动交流基地、精神文明基地和文艺演出活动基地三大基地。这些目标实现后,文化品味更高,风光更加美丽多彩。
翰园碑林 创建历程及精神
当代文化愚公
奔腾咆哮的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黄河之滨的七朝古都开封,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塑造一座座丰碑。
20世纪80年代,这里又出现了一位闻名海内外的“当代文化愚公”李公涛,他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带领全家,自筹资金,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建成了一座益于当代、功系千秋的文明丰碑--中国翰园碑林。李公涛以超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时代凯歌。
2、河南是历史文化名城,要多听导游讲解,才能对有更多的了解。
3、注意保管好自己钱物,防止丢失及被窃,尤其是照相机等常用之物更要注意别丢落。
4、要注意交通安全;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手工艺品种类繁多,但是在旅游景点购买时还请仔细辩别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