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旅旅行社
首页 > 国内游 > 河南陕西 > 河南

群英湖风景名胜区

发布:2014-03-29 浏览量:1485

大坝,群英湖坝高 100.5米,是我国最高的砌石坝。大坝耸立于高山峡谷之中,气势雄伟挺拔,造型美观,曾先后以图片的形式在国际大坝会议和广交会上介绍展出。我国正式出版的《中国大坝》、《中国拱坝》图集,以及有关坝工建设的文献资料,都将群英湖大坝作为典型予以刊登。群英湖大坝确实为我国坝工建设上的一枚奇葩。 三潭映月 三潭映月景观集线瀑、帘瀑、绿潭于一体,字形梯状分布,天高云淡,四面环山,丛林茂密,溪流不断,是人们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群英湖风光

河北南宫群英湖

群英湖是南宫的“外滩”,它位于市区西部,西邻中国佛教第yi塔、第yi寺——普彤塔、普彤寺,北接省级万亩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它是河北省南部毗邻县城醉大的人工湖,湖面面积二百多万平方米。 面对清澈碧绿的湖水,人们岂可不观?岂可不赏?于是老幼相携,男女相伴,夫妻相随,朋友相约,看湖赏水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群英湖顿时人气飙升。

群英湖

群英湖历史

群英湖,明朝以前称“古水潭”,就在原县城不远的北面,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六月的一场大水,南宫县城被毁,搬迁新城后,这里便改称“旧城潭”。之后不但水面逐渐缩小,而且还失去了“潭”的幽深,至民国间,又改名“旧城洼”。这时水已经很少,水源就是南宫境内十几条排水渠的来水,只能勉强维持一定的水量。而在1963年却发生了一次特大洪灾,此后虽再无大涝,但却又十年九旱,排水渠的水也几近干涸。因此丰水之年尚有蓄水,干旱之年便无水可蓄。到后来基本上就是上半年下场雨就淹,之后水枯就晒湖底。若能赶上秋种,附近村民就抢种一季小麦。

 

潺潺溪水

因土地肥沃,悉为膏壤,小麦一般收成不错,故又有“麦囤”之称。为增加蓄水量,扩大灌溉面积,控制旱涝灾害,1976年经邢台地委、行署批准,南宫对旧城洼进行疏浚改造,至1980年5月竣工,历时5年,用工30多万个,动土近600万立方,平均挖深3.5米,堪称南宫建国以来醉大的水利工程。因工程实施过程中群英辈出,故取名“群英水库”,后改称群英湖。 群英湖可谓历史悠久,其形成年代当追溯到禹分九州的夏代。那时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还过境南宫,自大邳(河南浚县东)向北流经巨鹿、平乡,入境南宫,后经新河、武强由天津入海。之后多次移徙,直至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最后一次南徙,便再未行经南宫。在这个过程中,其干流支脉造就了巨鹿、任县、隆尧、宁晋间的大陆泽,汇流形成了南宫境内的古水潭。同时,源自山西屯留的洚水(衡漳水)及由黄河决口而在馆陶形成的屯氏河水(张甲河)也流经古水潭,“溢则北入冀县之海子”(《南宫县志》民国版)与衡水湖相通。从汇流之源判断,当年的古水潭,当为燕赵之地除大陆泽外又一大湖泊,不然就不会让见多识广的明孝宗、武宗两朝元老的兵部、礼部尚书白钺看到这里“汀浦岸柳,鸥鹭翔舞”的情景后,而发出“俨然江乡景也”(《游旧城潭记》)的感叹了。

景区

群英湖的发展

岁月的长河流淌了千年。当历史的巨轮把南宫带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纪,当“生态”、“绿色”的呐喊一次次提高分贝的时候,群英湖区这座冀南大地上古代文明、现代文明互通的桥梁,这条佛教文化、红色文化联结的纽带,这块智者所乐、民之所依的福地,再次进入了人们关注的视野。南宫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按照大手笔高起点规划设计,分步系统协调实施的思路,以普彤寺恢复扩建为龙头,带动起了群英湖的开发。

注意事项
1、建议穿轻便舒适的旅游鞋或者布鞋,穿宽松或者休闲的衣裤。
2、女士应带上遮阳伞,防晒霜,润肤露,晕车的客人建议带上晕车药,胃病、高血压等常发病的客人带齐常服用的药品。建议可带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吃的零食。
3、女士不要穿高跟鞋,穿宽松便捷的衣裤,带上防晒霜,遮阳伞。
4、河南是历史文化名城,要多听导游讲解,才能对有更多的了解。
5、注意保管好自己钱物,防止丢失及被窃,尤其是照相机等常用之物更要注意别丢落。
6、要注意交通安全;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手工艺品种类繁多,但是在旅游景点购买时还请仔细辩别挑选。
温馨提示
以上图文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您出行的依据!酒店、景点、门票价格等实际情况可能已有所变更!
推荐景点
相关线路

免费通话 免费咨询 旅游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