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城文物景区
戚城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建设,受到了上级部门重视,全市人民乃至周边各地市人民的支持,省内外专家给予了很高评价。1992年省政府把戚城文物景区列入河南省“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大文物旅游景区之一;“95中国文物古迹游”中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将濮阳列入14条国jia级旅游专线中的首条——孔子周游列国线的第二站;1997年在西安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戚城遗址作为文物保护利用的范例向大会推介;1997年与2000年中,炎黄文化研讨会2次在濮阳召开中国龙文化专题学术讨论会,并于1997年授予濮阳“中华龙乡”称号;中央电视台原《神州风采》摄制组制作了《濮阳戚城》电视节目,在CCTV播放7次。戚城文物景区目前占地760亩,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00余亩。自1992年开工建设以来,建有:秦汉风格的东阙门、仿汉建筑群戚城历史陈列室、仿唐风格的北大门、龙宫、明清建筑群子路墓祠及诉说着中华民族文明史渊源的颛顼玄宫等,这些建筑高大、雄浑;园林小品穿插于园内,点缀其间,秀美、典雅;加之绿杨、垂柳、草坪的映衬,使戚城文物景区成为文物保护、历史展示与现代园林完美和谐的统一组合。
2004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省在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中的又一成功范例。戚城春可踏芳草,夏可栖绿荫,秋可观红叶,冬可赏瑞雪,四时景色各有妙趣。徜徉其间,定会心旷神怡、乐不思蜀,给您留下一片难忘的回忆。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被认为是龙的传人。《说文》中描写,“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实际上,龙是远古人图腾崇拜的神物。在原始人类中,一个氏族往往以某种动物为图腾作为氏族的祖先和保护神。
龙的形象为蟒身、马头、鹿角、鹰爪、鱼须,标志着许多部族的同化与融合。龙是中国古代文化性动物的总代表。这种文化性质的龙在中国图案中屡见不鲜,但孰为最早呢?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发掘出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图,距今6000年左右,引起中国内地外学术界的重视,被誉为“中华第yi龙”。西水坡遗址,位于濮阳县城内西北隅,面积5万余平方米。1987—1989年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并发现有房基、窖穴和墓葬,有的墓两侧置有用蚌壳堆塑龙虎形象。其中有一墓埋4人,墓主为一壮年男子,身长1.84米,仰身直肢,头南足北,居墓正中,另3人年龄较小,居墓东、西、北三面小龛内。墓主左右两侧有用蚌壳堆塑龙虎形象,龙居东,头朝北,背向西,身长1.39米,高0.67米;虎位西,背朝东,身长1.39米,高0.63米。西水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蚌壳堆塑龙虎图,反映了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
2、女士应带上遮阳伞,防晒霜,润肤露,晕车的客人建议带上晕车药,胃病、高血压等常发病的客人带齐常服用的药品。建议可带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吃的零食。
3、女士不要穿高跟鞋,穿宽松便捷的衣裤,带上防晒霜,遮阳伞。
4、河南是历史文化名城,要多听导游讲解,才能对有更多的了解。
5、注意保管好自己钱物,防止丢失及被窃,尤其是照相机等常用之物更要注意别丢落。
6、要注意交通安全;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手工艺品种类繁多,但是在旅游景点购买时还请仔细辩别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