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衙博物馆
1984年2月,内乡县委、县政府以改革为契机,以遗存下来的清代县衙建筑群为依托,建立了内乡县综合博物馆。1985年12月3日更名为内乡县清代县衙博物馆。
古建筑群
县衙建筑群为单檐硬山式建筑,灰瓦盖顶,方砖铺地,前后院落,廊庑相接,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显示出了衙门威严壮观的高大气魄,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封建社会实物标本。
基本陈列
县衙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主要是县衙大堂、二堂及两厢、公署院、三堂及两厢、县丞衙、主簿衙、典史廨、门房、监狱等。
大堂明间设一暖阁,是知县上任在此交接清点户籍、帐簿等事宜的地方,亦是知县在此举行重大庆典活动和开印、封印仪式及审理判决重大案犯之所。暖阁两侧陈列着知县的青旗、青扇、兰伞、桐棍、皮槊等仪仗,以及堂鼓、铜锣、官衙牌等。
二堂是知县审理调解一般民事案件和对刑事案件初审或预审的地方。二堂两侧陈列着笞、杖、拶指、夹棍等刑具。两厢展览的是知县的六大职能,即“教化百姓、听论断狱、劝民农桑、征税纳银、灾荒赈济、兴学科举”。公署院东厢是金代诗人、文坛巨匠,内乡县令元好问专题展;西厢是现存内乡县衙的修建者,清代内乡知县章炳焘专题展。
三堂是知县办理公务、商议政事和审理一些不便于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其内按当时原貌陈列,两厢为县衙实物陈列。
县丞衙是县丞办理公务的地方,其内陈展有办公桌案和县丞应有的仪仗,即兰伞、桐棍等,东厢是内乡旧时县情展览。
主薄衙是主簿办理公务之所,其内陈展有办公桌案和主薄的仪仗。西厢展览的是清代的四级审判制度,即从“击鼓喊冤”到“听讼断狱”至“秋后处决”的四级司法审理程序。
典史廨是典史办公之所,其内陈展有办公桌案及典史职掌等内容。
六房,即吏户礼兵刑工,是旧时一县的主要办事机构,宛如朝廷的六部,其内陈展为六房的职能。监狱,设有内监、外监、女监,展览有“古代刑罚”和“苔仗徒流死”五刑塑像。
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藏品531件(不包括汉以来的钱币、铁器等)。类别有铜器、陶器、石器、瓷器、金银器、铜镜、木器、钱币等。
主要景观
照壁
县衙的首部建筑,为“一”字形墙壁,其上绘怪兽叫“犭贪”, 旧时官衙均以此画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
宣化坊
县衙标志性建筑,为斗拱式牌坊,面南书“菊潭古治”,面北书“宣化”二字,即宣讲、教化之意,旧时知县每月初一 、十五在这里宣讲圣谕、教化百姓。
大堂
县衙整个中心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高大、雄伟。知县在此公开审理案犯、举行重大典礼等活动。堂中央设有暖阁,堂前有明代保留下来的原告和被告两块跪石。
二堂
县衙主体建筑之一,又名“琴治堂”,寓意知县要知人善任、政简刑轻。琴治堂是知县审理和调解一般民事案件,对一些大案、要案进行预审的地方。
三堂
中轴线上的最后一重要建筑,为知县正常办公、商议政事,接待上级官员的地方,一些涉及机密及隐私、不宜公开的案件也在此审理。院里有两棵元代桂花树,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内乡县衙历史悠久的象征。
历史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历遭元末、明末及清咸丰七年(1857)三次兵火,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94--1896),由钦加同知衔正五品官章炳焘所建。占地2万余平方米,房舍260余间。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博物馆。它的整体布局、形制规模体现了明清时期地方衙署座北 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多进庭院建筑的传统礼制思想,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大堂、二堂、三堂依次推进,深邃通幽、壁垒森严、变换无穷。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风格各异、寓意深邃,特别是三堂前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充分阐述官与民、得与失的辨证关系,深受党和GJLDR及各地游客所称道。该馆留下了封建社会县级衙门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同时又是一座珍贵的文史资料库,对研究中国古代县级政权职官设置、机构职能、司法审判和衙门建筑以及衙门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博物馆每天定时在大门口表演“锣鼓迎宾”和旧时知县“宣讲圣谕”等节目,在大堂月台上举办“古衙新韵”歌舞表演等系列活动,在典史衙开办有戏曲茶社,还为游客提供知县升堂审案、仪仗迎接、知县出巡、点演戏曲名段等节目,也可进行织布、推碾、抬轿、摇辘打水等游客互动活动。
到博物馆参观前,应做好着装的准备。应该选择相对正式的服装,最好是着西装、打领带、穿皮鞋。
2、博物馆里不要大声喧哗
博物馆同图书馆一样,是一个讲究安静的场所,参观者在馆内应该始终保持安静,尽量不高谈阔论, 更不能大声喧哗。有些人在参观时看到一些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常常会兴奋地招呼同伴来看,高声叫喊同伴的名字;有的旅游团在馆内集合时,导游也会大声寻 找团员,这些做法都会导致馆内秩序混乱,影响了他人参观的情绪,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
3、展品不能乱摸
博物馆里展出 的艺术品都是十分珍贵的,有的展品甚至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价值。很多博物馆都有“不要触摸展品”的规定,对于那些价值极高的文物,博物馆也采取了设玻璃罩、隔 离线等的保护措施。但不是每一件展品都有防护措施,如果参观者不遵守基本的规定,博物馆“防不胜防”。
在参观时,观众应注意查看展品旁的说明,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展品的基本情况,也会对其价值作出判断。有些展品的说明文字中会有明显的“禁止触摸”的标志,参观者应留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