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旅旅行社
首页 > 国内游 > 河南陕西 > 陕西

草堂寺景区

发布:2014-03-29 浏览量:1106

草堂寺现存草堂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国逍遥园内的一部分。后秦国王姚兴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佛典,后在园内建草堂寺,供罗什居住。由于鸠摩罗什译经场以草苫盖顶,故得名为“草堂寺”。鸠摩罗什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罗什首次将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类经典全部完整地译出,对后来的中国佛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隋唐高僧吉藏以鸠摩罗什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了三论宗,尊鸠摩罗什为始祖。草堂寺作为鸠摩罗什的译经道场,因而成为三论宗祖庭。

草堂寺景色

唐代时,草堂寺曾改名为“西禅寺”,但旧名仍被沿用。元和年间,唐宪宗敕令重修草堂寺,宗密禅师常在此弘扬佛法,被称为草堂寺的中兴之时。宋朝初,政府对草堂寺进行大规模重修,改称“清凉建福院”,金、元、明时期又改称草堂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鸠摩罗什弟子僧肇被封为“大智圆正圣僧”,草堂寺因此又改名为“圣恩寺”。尽管如此,历代诗文、碑刻和百姓都称草堂寺。清同治年间,寺庙曾毁于战火;光绪七年(1881),草堂寺又被山洪冲毁。1949年前,草堂寺有僧8人,土地一百多亩。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三次对草堂寺进行维修。1984年,由县民政部门移交僧人管理使用。

草堂寺景观

鸠摩罗什舍利塔

鸠摩罗什卒后,以火焚尸,名为“荼毗”。据说薪灭形碎,唯舌不烂。后将其舍利葬于草堂寺内,是为鸠摩罗什舍利塔,又名“八宝石玉塔”。明代赵蛹所著《石墨镌华》卷七《游城南记》载:“高冠谷之西,则草堂寺也理论,有鸠摩罗什葬舍利石塔,精殊甚,宋人作亭覆之。今尚在。”日人足立喜六《长安史迹考》也载:“距草堂寺”西方数十步薮丛中之一小堂内,安置鸠摩罗什之舍利塔。”又说:“其亭已于数年前改筑,非宋代物矣。舍利塔用大理石建造,据云此石为西域所贡。现塔高二点四曰米(《长安史迹考》)作七尺八寸,合二点六米;康寄遥生记为七尺五寸,合二点五米),塔的最下层为方座,之上是圆台,周围阴刻已漫灭不明;圆台上方刻数山,象征佛法中的须弥山。圆台之上是重叠的三层云台,上刻云朵浮雕,精妙异常。

草堂寺烟雾井

云台之上,是八角形宝龛;前刻门扉状及锭形;靠前的左右二面纵刻格子;正东面有人阴刻题名,内容为“鸠摩罗什之舍利塔乙权邦彦口口口口亲来礼而作偈言,丁酉仲秋晦(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作者注)大士人东土,姚秦喜伏膺,当年罗八俊,尽是诸三乘,翻经明佛旨,圆通并祖灯,如何生派别,南北强分明”。正西面刻有‘‘孙阳来’’三字,靠后的左右二面,有类于前述靠前二面纵刻格子;背后(正北)一面阴刻“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十字。宝龛上方为屋脊形覆盖,盖下有阴刻供养人像;盖上的多层宝珠,近代以来已有变化。《长安史迹考》记为三层,“殊属精致,历经千余年未受风雨之侵蚀与兵乱损伤,J完整如新,倍觉可贵”。《重修户县志》云:太平天国革命I期间,“塔顶毁于贼,寺僧以山石补之”。如果户志所记确月实,则足立喜六先生所目击之三层宝珠即为寺僧所补者。后来,所补之宝珠又被掀掉,以致最后失踪。塔顶的失而复补,补而又失,这当是史载塔高不一的原因。

草堂寺-大雄宝殿

烟雾井

烟雾井位于寺内西北角靠围墙处,东南紧挨竹林。烟雾井俗谓“龙井”。相传井下有一巨石,石上卧一蛟龙,早晚呼气,从井口冒出,遂成“烟雾”。此外又有人说,草堂寺自古以来佛事兴盛,进香拜佛的人不计其数,以致于香烟升至高空,与山气聚合,遂成“烟雾”。随着严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前两种说法不过是作为,美好的神话传说来接受而已。草堂烟雾的成因合乎科学的解释是:由于关中一带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在运动的过程中,沿地壳的岩缝冒出地面,升至高空,遂成烟雾。后来,由于地热改道运动,烟雾井于是便再也无烟雾了。

草堂寺

明代巨钟

年时,草堂寺有巨钟二口,一为元钟,较小,今已无存;二为明钟,1956年大修中,在内院门外东侧建亭置之,与圭峰碑亭对称。2000年移置新落成之钟楼内,原亭内换置《僧肇碑》。

碑廊

碑廊建于1956年,单檐十二间,面积一百二十平方米,成凹字形,正对大殿,与东西厢房衔接,构成草堂寺内院,院门中开,把全廊分成东西两段,红柱木栏对芳圃,壁间嵌石碑二十一块,大部完好。

注意事项
1、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师父”,忌直呼其名,或其它污辱性称呼。
2、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3、忌谈吐不当。与僧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4、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5、游客在进入佛殿前,最好脱帽进入。在佛殿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乱扔垃圾,在没被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在佛殿内进行录像、照相等。

温馨提示
以上图文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您出行的依据!酒店、景点、门票价格等实际情况可能已有所变更!
推荐景点
相关线路

免费通话 免费咨询 旅游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