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旅旅行社
首页 > 国内游 > 河南陕西 > 陕西

大兴善寺景区

发布:2014-03-29 浏览量:1156

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5公里的小寨兴善寺西街。大兴善寺始建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公元265——公元289年),距今1600余年。初称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遵善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因寺院在都城大兴城的靖善坊中,故易名“大兴善寺”。

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等人曾先后来到长安,住寺内翻译佛经59部278卷。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四年至八年(公元716——720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到此传授佛教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大兴善寺大门

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大举灭佛。全国有4600余座寺院被拆毁,大兴善寺亦难逃劫难。以后屡有重修,以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的修复工程最多,先后重修了方丈、殿堂、钟、鼓楼和山门等。清同治年间,寺院建筑再次被毁,仅存钟、鼓楼和前门。

现存寺院建筑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轴线上,依次是天王殿,内供弥勒菩萨;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十八罗汉以及地藏菩萨<青铜塑像一尊,为日本国高野山真言宗空海大师同志会赠;观音殿,内供明雕檀香千手千眼菩萨一尊;东西禅堂,西禅堂壁间的大镜框内装有“开元三大士传略”,是研究大兴善寺的宝贵资料;后殿藏有唐代铜佛像和宋代造像,形态各异,独具风格。此殿为大兴善寺的法堂。另外,在寺院的西侧修一佛他,以纪念那些为大兴善寺的繁荣作出贡献的僧侣。大兴善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兴善寺景观

大兴善寺现存都是明代建筑。进山门,东西两旁有钟楼及鼓楼,天王殿内,居中是弥勒佛,为宋代木刻,两侧站立着四大天王。门内前有金刚殿,后为大殿,大殿供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有十八罗汉。最后为千手千眼观音殿,观音殿两侧有五楹配殿,寺的后院是法堂方丈。上悬清朝光绪皇帝亲书"觉悟众生"匾额。寺院至今保留着唐代转轮藏经殿遗址,高出地平面1米,略呈方形。大兴善寺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家寺院,也是一处旅游观光胜地。在繁华而喧闹的古都西安,大兴善寺古柏森森,遮天蔽日,给人以无限的幽雅与肃穆。

弥勒殿(天王殿)

内部供奉明代托纱金装的弥勒菩萨造像,两侧供奉有四大天王才塑造像。 天王殿是山门后南北中轴线上的第yi重殿宇,内部正面供奉有大肚弥勒佛,为明代托纱金装,据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天。据传此菩萨欲成熟诸众生,由初发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缘而名为慈氏。

大兴善寺景观

大日经疏卷一,谓慈氏菩萨系以佛四无量中之慈为首,此慈从如来种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间不断佛种,故称为慈氏。释尊曾预言授记,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将下生此世,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

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称作一生补处菩萨、补处菩萨、补处萨埵;至彼时已得佛格,故亦称弥勒佛、弥勒如来。据此而有二种造像。兴善寺中所供奉之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为五代时之契此和尚,因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 "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 " 。故传说为弥勒化身,后人塑像供奉。

东西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像,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剑,职风;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抱琵琶,职调;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执伞,职雨;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握蛇,职顺。

大兴善寺-天王殿

在弥勒菩萨造像后方则为佛教寺院的守护神韦驮尊天菩萨,现存造像为明代木雕,是二十诸天中地位最显赫的天神之一,原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神将,因护卫佛祖有功成为寺庙的守护神,其形象如同中国古代的将军,戴头盔,穿金甲,手执法器金刚杵,威风凛凛。韦驮菩萨的姿势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笔挺直立;另一种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脚略向前立。前者表示该寺庙为十方丛林接待寺,后者则是表示该寺不接待寄宿僧人。

大雄宝殿(三世佛)

明代建筑,位于弥陀殿后方,建筑古朴庄严,内部供奉有横三世佛造像,东西两侧为十八罗汉造像。三世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中央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药师佛为梵文意译,全称是“药师玻璃光如来”,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据《药师经》载“药师佛曾发十二誓愿,其中有一条为除一切众生诸病,令身心安乐”,在大雄宝殿中居左,结跏趺坐,左手持钵,钵中盛甘露,右手持药丸,与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合称为“东方三圣”。

中央娑婆世界教主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净土宗信仰的主要对象,因其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故称其为“接引佛”,又称其为“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在大雄宝殿中居右,结跏趺坐,右手垂下,坐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之意。与其胁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大兴善寺景色

十八罗汉造像

两侧供奉为清代时期的罗汉造像。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小乘佛教中阿罗汉是佛教徒修行的最高果位,但是在大乘佛教中,罗汉则是只能达到“自觉”而没有能力去“度人”的“四圣”中最低的一级,故而诸罗汉在佛灭后不入涅磐而常驻世间弘法。寺庙中的罗汉大多是释迦牟尼的亲传弟子,只有少数几个是后世修行有为的比丘。

石碑

在大雄宝殿前方有两通石碑,分别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密宗祖庭书写的“密藏宗风”和保护后的清康熙年代的重修大兴善寺碑记,上方雕刻有佛祖释迦牟尼佛佛足印记。

《密藏宗风》密宗,是相对于大乘佛教的显宗而言的。因自称金刚萨埵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称“密宗”“真言乘”“金刚乘”等。唐代时期传播广泛,主要是开元年间从印度来华的三位梵僧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佛教史上称其为“开元三大士”。

注意事项
1、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师父”,忌直呼其名,或其它污辱性称呼。
2、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3、忌谈吐不当。与僧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4、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5、游客在进入佛殿前,最好脱帽进入。在佛殿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乱扔垃圾,在没被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在佛殿内进行录像、照相等。

温馨提示
以上图文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您出行的依据!酒店、景点、门票价格等实际情况可能已有所变更!
推荐景点
相关线路

免费通话 免费咨询 旅游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