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旅旅行社
首页 > 国内游 > 河南陕西 > 陕西

轩辕庙

发布:2014-03-29 浏览量:1454

轩辕庙,也称黄帝庙,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名冠天下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位于黄陵县县城北面,有“华夏第yi陵”之美称。

黄帝陵景区主要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

轩辕庙的主要建筑有庙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殿和祭祀广场及祭祀大殿。庙院内最主要的建筑是"人文初祖"殿,初建于明朝,后代屡有修缮。人文 初祖殿占地282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门额上悬挂着程潜先生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写的"人文初祖"四个大字。庙院西邻为保生宫旧址,现状有由黄陵县文庙迁建的古建筑两座。目前是黄陵文管所驻地。

庙院内最主要的建筑是“人文初祖”殿,初建于明朝,后代屡有修缮。人文初祖殿占地283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门额上悬挂着程潜先生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写的“人文初祖”四个大字。

轩辕庙风光

轩辕庙总占地面积26亩。主要建筑沿南北轴线顺次排列为庙门、诚心 亭、碑亭和人文初祖大殿,东侧为碑廊,西侧为接待室和文物展室其风格多为明代歇山形建筑。庙内共存放古今石碑五十余通。这些石碑有北宋以来的“御制祝文”、名人题咏和重修碑记,包括孙中山、将中正、M.Z.D的诗文、题字和祭文。由JZM、李鹏为黄帝陵整修工程的题词以及董建华亲笔题写的“中国香港回归纪念 碑”也赫然立于庙内,给这座千年古庙增添了时代气息。

轩辕庙是祭祀黄帝的主要场所,位于桥山东南麓半腰之处,坐北面南,总体呈长方形,古柏院长140米,宽84米,总面积1176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按南北轴线逐次排列,有山门、过亭(现诚心亭)、碑亭、大殿,东侧有碑廊,西侧有接待室和文物陈列室。其外围原用红色砖墙围护,现改成花岗石砌筑围墙。院内古柏16株,小柏树7株。

轩辕庙山门外原有一方形砖砌照壁,厚1.25米,高6.2米,宽9.38米,壁顶为悬山顶,灰板筒瓦相扣,有勾头滴水,两端隆起。照壁北面上所书,据说为孙中山派员祭祀黄帝陵时所写的赞词。今照壁已拆除,地为庙前区所用,孙中山的赞词刻石改立于碑亭内。

庙前区

轩辕庙庙前区气势恢弘,雄阔壮观,包括入口广场、印池、轩辕桥、桥北广场、龙尾道、庙前广场等,总占地面积300余亩。1992年动工修建,1997年建成。新修的入口广场,总长130米,进深70米,总面积约9100平方米,为不对称半椭圆造型。周边用花岗岩条石铺砌,地面选用直径60至80厘米的5000块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既象征着先民草创文明时的艰辛,又象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史。中央甬道取八卦符号,布局有“五行石”。广场右侧有七块较大型花岗岩石,布置如北斗七星,左侧有四块坐石,构成“二十八宿”,远远望去,整体图案又宛如一条栩栩如生的鱼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意蕴。

轩辕庙风景

轩辕庙山门

穿过庙前广场,迎面便是气度非凡的轩辕庙山门了。原山门进深8米,面阔五间。正门居中,东西两侧  轩辕庙庙门

各一侧门。正门门额上书“轩辕庙”三个大字,系民国时期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于1938年清明节祭陵时所题。现山门为五开间廊庑式,平面轴线19.2×10米,建筑以汉代风格为基调,屋面采用歇山顶,石墙、石柱、钢筋混凝土梁和屋面板,上覆石筒瓦。山门台基比地面高出2.72米,台基和踏步全部采用花岗石制作。门前有平行的六根柱子支撑,屋檐四角隆起。柱子前有六级台阶,尽显庄严雄伟、大气磅礴之气度。

黄帝手植柏

进入庙院山门,轩辕黄帝手植柏首先映入眼帘。黄帝手植柏,位于轩辕庙门内左侧2米处,传说是黄帝亲手栽植。在植物学分类上称为侧柏,别名扁柏、扁松、肩桧、黄柏、香柏,英文名称OrientalArbor Vitae,是我国特有柏树品种,自古以来多栽于庭园、寺庙和陵墓。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古柏苍翠健旺,树干略向南倾,树高19.3米,胸径11米。当地谚语称“七搂八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思是七个人手拉手搂不住,还剩八半,况且有疙瘩的地方尚未计算在内。实为群柏之冠。

诚心亭

黄帝手植柏之北为诚心亭。诚心亭,即原来的过亭,为历代祭祖之人整理衣冠、平静心情、致备祭品之处。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85平方米。屋顶为歇山顶,所施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亭四边无墙,阑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明间南北两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补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两副楹联:“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亭前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诚心亭文字简介:“历代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现代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侨、外籍华裔,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平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

轩辕庙建筑

碑亭

诚心亭之北为碑亭。其形式与诚心亭相仿,面积较之略大。中间仍为过亭,东西两侧有砖墙。卷棚顶,施灰布板瓦、筒瓦,枋额间施旋子彩绘。1987年以前此处存放碑石47通,1988年将大部迁至轩辕庙内东侧碑廊。碑亭前柱子上写有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三万里”。碑亭院内东侧,分别矗立两通高大石碑。一通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JZM于1993年4月5日为整修黄帝陵工程的题词手迹,碑文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于1992年9月20日为黄帝陵基金会题词的手迹,碑文为:“发扬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碑亭内现存石碑四通。西侧两通,前边一通为M.Z.D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祭黄帝陵时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手迹,字体汪洋恣肆,飘洒俊逸,雄健有力;后边一通为邓小平所题的“炎黄子孙”四个大字碑。东侧两通,前一通据说是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词一首:“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后一通是蒋介石于1942年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碑廊

碑廊,位于碑亭东侧,建于1987年。廊长78.3米,宽4.2米,砖木结构。保存有历代祭祀、维护黄帝陵庙碑石40余通,上自北宋,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存最早的一通是宋嘉六年(1061)奉旨栽植松柏1413棵的记事碑。并有金明昌六年(1195)所立“冲和大德雷公寿堂记”碑、元泰定二年(1325)所立关于禁伐黄帝陵树木圣旨碑、元至正七年(1347)所立“罗公道号之记”碑、元至正二十年(1360)张三丰谒桥陵诗碑等。其余石碑多为明清两代“御制祝文”和重修黄帝陵庙纪事碑。碑廊两端还镶嵌有20通影碑。

挂甲柏

位于轩辕庙正殿前西南侧的那株高大古柏,人称挂甲柏,又称“将军柏”。传说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发动十余万大军,北征朔方凯旋,路过黄帝陵,便上山拜祭黄帝。在祭拜之前,汉武帝将其战袍挂在这棵柏树上,以示庄重肃穆,故后人称其为“挂甲柏”。这棵柏树属柏树中稀有的品种。树干上斑痕累累,遍布洞孔,纵横成行,仿佛甲钉状,每年清明节前后,树干中的汁液从洞孔溢出,凝结成球状,就像镶满珍珠宝石般晶莹闪亮。挂甲柏外围立有铁栅栏保护,树下西北侧立一砖砌壁,下部正中镶嵌一长条形圆顶石碑,上刻程寿筠所书“志载汉武帝巡朔方还挂甲于此树”十四字,又于上部镶嵌一长方形石碑,上刻挂甲柏简介。

轩辕庙美景

人文初祖殿

再往北便是轩辕庙大殿。大殿最早建于明朝,后代屡有修缮。占地面积约282平方米。面阔7间,进深3间。大殿屋顶为歇山顶,脊为雕透花脊,屋面瓦件为灰布板瓦与筒瓦相扣覆盖,檐部施勾头滴水,前檐及其他三面均有斗拱。前檐当间建有六扇隔扇门,次间、稍间则各有四扇隔扇门。檐下的阑额、平板枋为和玺彩绘、斗拱彩绘,以及两侧与两侧背面、内梁等处彩绘,均精致华丽,绚烂无比。

大殿气势雄伟。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字体铁画银钩,刚中藏秀。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轩辕黄帝全身浮雕像。这尊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浮雕像,是以东汉武梁祠的画像石刻拓片为蓝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放大刻制而成。黄帝浮雕像,石料采用陕西富平墨玉,高3.9米,宽3.3米,重11吨。石浮雕像沉稳站立,抬臂扬手,显轩辕黄帝雄才大略之气概;雕像冠带简朴,着装无华,显示出远古之神韵。神龛四周的图案为: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神龛与轩辕黄帝浮雕像都是中国香港同胞湛兆霖、程万琦于1987年清明节专程前来祭陵时,捐款8万元人民币制作的。殿内两壁原有壁画,绘轩辕黄帝一生的功德,后毁于明代。现大殿神龛周围放置有花篮。神龛前供桌上有祭器、祭品等。殿外左右及背后有砖砌花墙。大殿前月台宽21.1米,进深10.84米,置有香炉、香案。月台前有台阶通道三处,中间台阶正中为一圆形二龙戏珠石雕。正殿前柱子上,书有一副楹联:“祖功泽百世,宗德润千秋。”

祭祀大殿

轩辕庙大殿之北,便是新建的祭祀大殿。祭祀大殿系黄帝陵整修第二期工程之一。2003年1月8日开工,2004年3月15日竣工。位于原轩辕庙以北庙区中轴线上,直抵凤凰岭南麓。新建的殿区占地40000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由古柏院北墙上的中门和东西便门进入,迎面正中是登高4米的大型石阶,石路采用3米×2.4米的巨型花岗石板铺成,石阶两侧分列着成排的铜簋,石阶之上,左右各耸立着三出石阙。大殿广场由花岗石铺就,陈设有“三山五岳”石。

轩辕庙一景

广场四周立有9对2米高的青铜牛鼎。广场北端在总高6米的三层石台上,坐落着庄严雄伟的祭祀大殿,檐下正中悬挂着著名书法家黄苗子手书隶体“轩辕殿”三个大字。整个建筑为带天井顶式仿汉石型建筑,总面积1600平方米。由高4米、直径1.2米的36根圆形花岗石柱围合成40米×40米的方形空间,柱与柱之间无墙,上覆巨型覆斗屋顶,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反映出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种彩色石材铺砌,隐喻传统的“五色土”,以象征黄帝恩泽普润祖国大地。据汉画像石复制放大的黄帝石像,庄严伫立在大殿的上位。

整个轩辕庙的布局,疏密跌宕,错落有致,风格古朴典雅,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聪颖智慧,烘托出祭祀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隆重热烈氛围。

轩辕黄帝

轩辕庙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园。 轩辕皇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 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身、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他首先同意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术,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注意事项
1、事先要制定时间、路线、膳宿的具体计划和带好导游图、有关地图及车、船时间表及必需的行装( 衣衫、卫生用品等)。
2、外出旅游要带上一些常用药,因为旅行难免会碰上一些意外情况,如果随身带上个小药包,做到有备无患。
3、旅游有时会经过一些危险区域景点,如陡坡密林、悬崖蹊径、急流深洞等,在这些危险区域,要尽量结伴而行,千万不要独自冒险前往。
4、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对人都要有礼貌,事事谦逊忍让,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5、旅游者每到一地都应自觉爱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的花草树木,不任意在景区、古迹上乱刻乱涂。
6、"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视礼俗或由于行动上的不慎而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7、旅游在外,品尝当地名菜、名点,无疑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享受,但一定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切忌暴饮暴食。
8、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小部分偷、诈、抢的坏人,因此,"萍水相逢"时,切忌轻易深交,勿泄"机密",以防上当受骗造成自己经济、财物上的损失。
温馨提示
以上图文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您出行的依据!酒店、景点、门票价格等实际情况可能已有所变更!
推荐景点
相关线路

免费通话 免费咨询 旅游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