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旅旅行社
首页 > 国内游 > 北京

十三陵风景区

发布:2014-03-28 浏览量:1016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该陵园建于1409~1645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醉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北京十三陵

居庸关云台浮雕

关城附近自然景观十分壮美,早在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居庸叠翠”之名即已列入“燕山八景”。1982年,居庸关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价值,划入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保护区,成为其中重要的景点。

神路

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yi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石牌坊为陵区前的第yi座建筑物,建于1540年(嘉靖十九年)。

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在额枋和柱石的上下,刻有龙、云图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过了石牌坊,即可看到在神道左、右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也叫蟒山),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西为虎山(俗称虎峪),状似 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

大红门 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门分三洞,又名大宫门,为陵园的正门。大门两旁原各竖一通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凡是前来祭陵的人,都必须从此步入陵园,以显示皇陵的无上尊严。

大红门后的大道,叫神道,也称陵道。起于石牌坊,穿过大红门,一直通向长陵,原为长陵而筑,但后来便成了全陵区的主陵道了。该道纵贯陵园南北,全长7公里,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北京十三陵神路

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

石雕群 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

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醉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第yi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第二进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

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定陵成为十三陵中醉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

北京十三陵景观

昭陵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目前十三陵中第yi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无字碑石龟负碑,竖立于祾恩门前的碑亭内,空白无字,可能因皇帝功过难评之故。

永陵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永陵的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 裬恩殿、裬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这些作法后来为定陵所效法。

献陵

明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并且没有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现存碑亭为嘉靖年间增建)等建筑。陵宫建筑与长陵比较,同样非常俭朴。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

北京十三陵浮雕

庆陵

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其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遗作,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

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占地约2.76万平方米。前面有两进方院,彼此不相连接,在二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并于第yi进院落后建单空石桥三座。第yi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院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间。神帛炉两座。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及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驻泰、花瓶各二,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楼。楼内竖圣号碑,上刻“大明”“光宗贞皇帝之陵”。明楼后宝城内满填黄土,中央夯筑上小下大的圆柱形体为宝顶,底部直径约28米。冢前拦土墙与宝城墙等高,并与宝城城台及两侧墙体围成一个平面近于“月牙”形状的院落——哑巴院,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零工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祠祭署、神宫监、朝房、果园、榛厂、神马房等。

茂陵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康陵

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北京十三陵风景区

景陵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景陵内的祾恩殿台基,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可以看出,该殿原制面阁五间(31.34米),进深三间(16.9米),后有抱厦一间(面阔8.1米,进深4.03米),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比献陵一色云纹,显得更为精致壮观。

泰陵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明朝弘治皇帝朱祐樘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中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女人的皇帝。

德陵

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裕陵

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北京十三陵全景

思陵

明思陵,位于陵区西南隅的鹿马山(又名锦屏山或锦壁山)南麓,是明朝最后一帝朱由检(年号崇祯)及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清朝灭亡后,思陵屡逢劫难,残毁十分严重。地下墓室曾先后两次被当地土匪盗发。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又大规模地拆毁陵园地面建筑。思陵已是满目凄凉,只有坟冢、楼殿遗址、石雕五供、碑石作为珍贵文物保存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思陵得到应有保护。明思陵,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但古陵残碑,松涛阵阵,仍别有一番意境。特别是残存下来的石雕艺术品,构思奇妙,雕工精细。

明十三陵的陪葬墓

明十三陵的陪葬墓共有8座,其中7座妃子(太子)墓,1座太监墓。

注意事项
1. 为了做好安全防火工作并加强文物保护,陵区内定为非吸烟区,严禁一切烟火。
2. 游客应自觉遵守游览秩序,参观时按顺序购票入园,不得拥挤,以免堵塞道路的出入口。
3. 游客游览时要注意保管好个人物品,照顾好老人和儿童,注意安全。
4. 遇到雨天雪天等恶劣天气,要注意防滑,并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5. 不打架斗殴,不聚众闹事,不搞封建迷信及色情服务,不进行dubo,不携带危险品及动物进入景区。
6. 客流高峰期间不要拥挤,应迂回游览,在进入窄小通道时要按顺序出入。
7. 静园后,任何人不得逗留、露宿,不得翻越毁坏围墙及栅栏。
8. 爱护文物,严禁在树木、名胜古迹和公共设施上涂抹刻划,严禁攀登陵墙、围栏、明楼等建筑物。
温馨提示
以上图文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您出行的依据!酒店、景点、门票价格等实际情况可能已有所变更!
推荐景点
相关线路

免费通话 免费咨询 旅游导航